豆苗料理:經典涼拌煎炒湯品食譜與挑選儲存技巧


說真的,我以前對豆苗沒啥特別感覺,總覺得它就是個盤飾的綠葉配角,點綴在肉旁邊可有可無。直到去年春天,我在傳統市場被一個阿婆拉住:「少年仔,試看覓今早現刈的豆苗啦!真正幼齒又甜,嘸輸水果!」半信半疑買了一把回家清炒,哇!那個入口的鮮嫩爽脆,帶著一點點獨特的青豆仁香氣,完全顛覆我的想像!從此我就掉進了豆苗料理的坑裡,瘋狂研究各種做法。

發現沒?很多食譜講豆苗料理,永遠只會寫「豆苗洗淨,蒜頭爆香快炒」。拜託!這太浪費豆苗的潛力了啦!我要分享的,絕對不只是快炒這101招!


經典不敗:蒜香快炒豆苗(最家常的滋味)

食譜

這道應該是臺灣家庭最常見的豆苗料理了,簡單快速,但要炒得青翠不黃、嫩口不老,其實有幾個小撇步。我媽以前常炒過頭,變得軟爛又出很多水,口感很差。後來我才抓到訣竅。

食材

  • 新鮮豆苗:約300克(買的時候一定要掐一下梗,容易斷的才嫩,太硬的就老了)。
  • 蒜頭:3-4瓣(拍碎切末,蒜香是靈魂!)。
  • 薑:一小段(約拇指大小,切絲或末,提味去寒)。
  • 食用油:1.5湯匙(我用苦茶油,香氣更足)。
  • 鹽:適量(約1/4茶匙,起鍋前再調)。
  • 米酒:1茶匙(可省略,但有加更香)。
  • 少許砂糖(一點點就好,提鮮,真的不能多,半茶匙都嫌多)。

做法

  1. 處理豆苗: 這是重點!豆苗買回來,先摘除根部較老的部分(通常會有一小截比較粗硬),洗淨後一定要徹底瀝乾水分!水分太多下鍋會變「水煮」,而不是「快炒」。我習慣用蔬菜脫水器甩幾下,或者攤開在廚房紙巾上稍微壓乾。
  2. 爆香: 鍋子燒熱,倒入油,油溫升高後(看到有點煙或油紋波動),先下薑絲煸一下,再放入蒜末。用中大火快速爆香,聞到濃鬱蒜香、蒜末邊緣開始變金黃即可。千萬別爆到焦黑,會苦!
  3. 快炒: 立刻將瀝乾的豆苗全部倒入鍋中。這時鍋溫很高,會發出「唰」一聲!快速用鍋鏟翻拌,讓豆苗均勻沾到油和蒜香。動作要快!
  4. 調味起鍋: 翻炒約30秒到1分鐘(看豆苗量和爐火大小),你會看到豆苗體積迅速縮小,顏色變得更翠綠。這時沿鍋邊嗆入米酒(如果有用),快速翻炒幾下。接著撒入鹽和那一丁點砂糖(真的只是提味),再快速拌炒均勻。全程不超過2分鐘!
  5. 盛盤: 一旦豆苗變得油亮翠綠、整體變軟但仍保有挺度(不能軟趴趴!),立刻關火盛盤。炒太久顏色會變黃、口感變老。
豆苗營養成分比一比 (每100克) 豆苗 常見蔬菜參考
熱量 (kcal) 32 菠菜 23
膳食纖維 (g) 2.3 高麗菜 1.8
維生素C (mg) 67 青江菜 42
β-胡蘿蔔素 (μg) 2600 花椰菜 30
葉酸 (μg) 140 小白菜 66
鉀 (mg) 340 蘆筍 270

小感想:這道其實很吃豆苗本身的質量。有次貪便宜買到老豆苗,怎麼炒都像在吃草繩,從此學乖,新鮮度和嫩度是關鍵!


清爽開胃:涼拌豆苗雞絲(夏日救星)

食譜

炎熱沒胃口時,這道冰涼爽口的豆苗料理絕對是我的首選!豆苗的清脆,搭配雞絲的嫩,還有醬汁的酸甜微辣,超級開胃。比單純的涼拌小黃瓜層次豐富多了。我試過加花生或堅果碎,口感更升級!

食材

  • 新鮮豆苗:200克(選嫩一點的)。
  • 雞胸肉:1小塊(約150-200克,用雞腿肉更嫩,但我怕胖)。
  • 紅蘿蔔:1/4根(切細絲,配色用)。
  • 木耳:2-3朵(泡發後切細絲,增加口感)。
  • 醬汁:
    • 蒜末:1-2瓣
    • 辣椒末:半根(怕辣去籽,或省略)(我用朝天椒,很夠勁)。
    • 醬油:1.5湯匙(我用薄鹽醬油)。
    • 烏醋(或水果醋):1湯匙(烏醋香,水果醋清爽)。
    • 香油:1茶匙
    • 細砂糖:1茶匙(中和酸鹼)。
    • 花椒油:幾滴(可省略,但加了有畫龍點睛效果)。
    • 熟白芝麻:少許

做法

  1. 處理豆苗蔬菜: 豆苗洗淨瀝乾備用。紅蘿蔔、木耳切細絲。燒一小鍋水,水滾後先放入紅蘿蔔絲、木耳絲汆燙約1分鐘撈起,用冷水沖涼瀝乾。接著放入豆苗,汆燙15-20秒即可(保持翠綠和脆度!),撈起立刻泡冰水降溫,擠乾水分備用。別燙太久!爛掉就完了。
  2. 處理雞胸肉: 雞胸肉放入冷水鍋中,加幾片薑、一點米酒去腥,開中火煮。水滾後關小火,蓋鍋蓋煮約8-10分鐘(看厚度),用筷子戳最厚的地方,沒有血水流出即可關火。不要開大火滾煮,肉會柴死! 讓雞肉在熱水裡泡5分鐘再取出,放涼後順著紋理撕成細絲。這步驟要耐心,撕太粗口感不好。
  3. 調醬汁: 將醬汁材料(蒜末、辣椒末、醬油、醋、糖、香油、花椒油)全部放入小碗中攪拌均勻,糖要攪到融化。試一下味道,依喜好調整酸鹹甜辣度。
  4. 組合: 將瀝乾的豆苗、紅蘿蔔絲、木耳絲、雞絲放入大碗中。淋上調好的醬汁。用手(戴手套)或筷子仔細翻拌均勻,讓每一絲食材都裹上醬汁。我覺得用手抓比較入味,但衛生要注意。
  5. 盛盤: 拌好後撒上熟白芝麻點綴。可以馬上吃,或是冰鎮冷藏半小時後風味更佳(更入味冰涼)。

私房秘訣:醬汁比例可以隨心調,喜歡酸多點醋,愛甜多加點糖。加點檸檬汁也不錯!豆苗一定要瀝很乾很乾,醬汁才巴得上去,不會水水的。


創意滿分:豆苗蝦仁煎餅(當早餐超讚)

食譜

這是我某天清冰箱的意外之作!想把剩的豆苗和幾尾蝦仁解決掉,結果煎出來的餅顏色漂亮(綠油油的),口感外酥內軟還有蝦仁的鮮甜,超級成功!從此變成我家常備豆苗料理。沾點番茄醬或醬油膏,小孩搶著吃。

食材

  • 新鮮豆苗:100克(切碎)。
  • 蝦仁:100克(切小丁,喜歡口感可以留一些稍大塊)。
  • 中筋麵粉:100克。
  • 雞蛋:1顆。
  • 冷水:約100-120ml(視麵糊濃稠度調整)。
  • 鹽:1/4茶匙。
  • 白胡椒粉:少許。
  • 香油:半茶匙(可省略)。

做法

  1. 準備材料: 豆苗洗淨瀝乾,儘量切碎一點(太大塊煎餅容易散)。蝦仁沖洗一下,用紙巾吸乾水分,切成小丁(用刀背拍一下再切更好)。我有時偷懶用冷凍蝦仁,但鮮味差一點。
  2. 調製麵糊: 在大碗中放入中筋麵粉、雞蛋、鹽、白胡椒粉、香油。先倒入100ml冷水,用筷子或打蛋器攪拌成無粉粒的麵糊(稠度像優格)。如果太稠,再少量加水調整。麵糊寧可稍稀一點,煎出來才不會太厚實像麵疙瘩。
  3. 加入餡料: 將切碎的豆苗和蝦仁丁加入麵糊中,輕輕攪拌均勻。
  4. 煎餅: 平底鍋燒熱,倒入比平常炒菜多一點的油(約1.5-2湯匙),用中火加熱。油熱後,舀一大勺麵糊倒入鍋中,用鍋鏟稍微整理成圓形。一次不要太大片,比較好翻面。
  5. 煎至金黃: 煎約2-3分鐘,看到邊緣定型、底部呈現金黃色,且表面開始出現小氣孔時,就可以翻面了(翻面要果斷!)。翻面後再煎約1.5-2分鐘,直到另一面也金黃,蝦仁熟透即可盛起。全程用中火,火太大外面焦裡面不熟。
  6. 吸油享用: 煎好的煎餅放在廚房紙巾上稍微吸掉多餘油份,趁熱吃最美味!外酥內軟,豆苗的清香和蝦仁的鮮甜完美結合。
臺灣人氣豆苗料理排行榜
排名 料理名稱 特色描述 難易度
1 蒜炒豆苗 經典必學!蒜香逼人,快手家常味,掌握火候是關鍵。
2 豆苗蝦仁羹 滑嫩羹湯搭配鮮蝦與豆苗,宴客家常兩相宜(但我個人覺得勾芡太麻煩…)。 ⭐⭐
3 豆苗雞絲涼拌 炎夏救星!冰涼爽脆,低卡開胃,醬汁變化多。 ⭐⭐
4 豆苗海鮮煎餅 創意點心/早餐,外酥內軟,營養滿分,清冰箱好幫手👌。 ⭐⭐
5 豆苗蘑菇濃湯 西式風味,濃鬱滑順,豆苗增添清新口感(比較費工,假日才會做)。 ⭐⭐⭐

暖心暖胃:豆苗蘑菇濃湯(西式變奏版)

食譜

誰說豆苗只能中式料理?這道濃湯是我在國外念書時想家亂試出來的!用當地的baby spinach太軟爛,換成亞洲超市買的豆苗,口感更好,帶點脆度,意外很搭濃厚的奶油蘑菇香。冷冷的冬天喝一碗,超滿足。算是我的獨門豆苗料理吧?外面餐廳很少看到。

食材

  • 新鮮豆苗:150克(洗淨瀝乾)。
  • 蘑菇:200克(切片,我用洋菇或褐菇)。
  • 洋蔥:半顆(切丁)。
  • 蒜頭:1瓣(切末)。
  • 無鹽奶油:20克。
  • 中筋麵粉:1.5湯匙。
  • 雞高湯或蔬菜高湯:500ml(用高湯塊或濃湯寶也可以,但要注意鹹度)。
  • 動物性鮮奶油 (Whipping Cream):80-100ml(增添滑順感,怕胖可減量或用牛奶代替,但風味差很多)。
  • 鹽:適量。
  • 黑胡椒粉:適量。
  • 豆蔻粉:一小撮(可省略,但加了有高階感)。

做法

  1. 炒香蔬菜: 鍋中放入奶油,中小火融化。加入洋蔥丁和蒜末,炒軟炒香(約5分鐘),不要炒焦。接著加入蘑菇片,繼續翻炒至蘑菇變軟且釋出水分,香氣出來。
  2. 製作麵糊 (Roux): 撒入中筋麵粉,快速與鍋中材料翻炒均勻,讓麵粉吸收油脂,炒約1-2分鐘去除生粉味。這步驟是濃湯濃稠的關鍵,不能省也不能炒不夠。
  3. 加入高湯: 慢慢倒入雞高湯或蔬菜高湯,邊倒邊用打蛋器或鍋鏟不停攪拌,避免結塊。攪拌均勻後,轉中火煮至湯汁開始變稠(邊緣冒小泡泡),約5-7分鐘。要攪拌!底部容易焦。
  4. 加入豆苗: 將瀝乾的豆苗加入湯中,攪拌一下。豆苗很快熟,煮約1分鐘即可變軟並保持翠綠。千萬別煮太久爛掉!
  5. 打成濃湯 (可選): 如果你喜歡滑順口感,可以用手持式攪拌棒直接在鍋中將湯打成細緻濃湯(小心噴濺!)。或者,將湯稍微放涼後,倒入食物調理機或果汁機中打勻,再倒回鍋中加熱。我喜歡保留一點蘑菇和豆苗顆粒感,所以只稍微打一下或甚至不打。
  6. 調味與完成: 加入動物性鮮奶油,攪拌均勻。嚐嚐味道,用鹽和黑胡椒粉調整鹹淡。喜歡的話可以加一小撮豆蔻粉提味(味道很特殊,先加一點點試試)。再次加熱至微滾即可關火(鮮奶油煮滾太久會油水分離)。盛入湯碗,可以再點綴一兩根新鮮豆苗或淋點鮮奶油裝飾。

真心話:這湯成本不低(奶油+鮮奶油),但偶爾犒賞自己很值得。用豆苗取代菠菜,口感更清爽不澀。偷懶不打泥也行,更有咀嚼感。


豆苗小知識:挑選、儲存、處理一次搞懂

玩過這麼多豆苗料理,也吃過不少虧(買過老到刮喉嚨的、冰到爛掉的),整理一些實用Tips給大家:

✅ 聰明挑選豆苗:

  • 看顏色: 葉片翠綠有光澤,不要枯黃或萎凋。莖部白嫩。
  • 掐莖部: 用指甲輕輕掐一下莖部(靠近根部那段),容易掐斷且斷面多汁的才夠嫩。掐不動或纖維感很重的就太老了(這種炒起來像吃草)。
  • 聞味道: 新鮮豆苗有清新的青草味,沒有怪味或酸味。
  • 看根部: 如果根部還保留潮濕的泥土或用濕布包著,通常比較新鮮(但買回家要盡快處理)。根部乾燥發黑的不考慮。

❄️ 正確儲存秘訣:

豆苗非常嬌嫩,買回來不要洗!先用廚房紙巾輕輕包裹住根部吸收多餘水分(有時菜販會噴水保濕)。然後放入打洞的塑膠袋或鋪了廚房紙巾的保鮮盒中,放冰箱蔬果冷藏室(溫度較高、濕度較高那一格)。這樣大約可以儲存2-3天。千萬不要密封在密實袋裡,會悶爛!我有次忘記處理,第三天拿出來已經濕爛發黃,整包丟掉超心痛。

🚿 完美處理步驟:

  1. 食用前再洗: 要煮之前再清洗,避免洗好冰回去加速腐壞。
  2. 摘除老梗: 從根部開始,把明顯粗硬、纖維多的老莖摘掉(通常是最下面1-2公分)。別捨不得,老梗口感很差。
  3. 仔細清洗: 因為豆苗生長貼近土壤,容易夾帶泥沙。將豆苗放入大盆水中,用手輕輕攪動讓泥沙沉澱,重複換水2-3次直到水清澈。我習慣最後用流動清水再沖一下。
  4. 徹底瀝乾: 這超級重要! 無論是快炒、涼拌還是煮湯,豆苗下鍋前一定要盡量瀝乾水分(用蔬菜脫水器或廚房紙巾用力壓乾)。濕答答的下鍋,會嚴重影響菜餚口感和味道(特別是快炒會變水煮,煎餅會散掉)。

豆苗料理 Q&A

Q1:市面上有豌豆苗和黑豆苗,差在哪裡?哪種比較適合做料理?

A:問得好!我也研究過。我們一般說的「豆苗」,絕大多數指的是豌豆苗(Pea Shoots),就是從豌豆種子發出來的嫩芽嫩莖,葉子像小翅膀,味道清甜帶點豌豆香,莖較粗,口感脆嫩,是臺灣最常見也最適合各種熱炒、涼拌料理的品種。黑豆苗(Black Bean Sprouts)則是黑豆發的芽,主要是細長的芽體(像粗一點的綠豆芽),頂端有很小的葉子,口感比較「豆芽菜」感,更爽脆但豆味稍重一點點(有些人覺得有點生味),比較適合涼拌、煮湯或大火快炒(類似炒銀芽)。所以,一般家常的蒜炒、入菜入湯,選豌豆苗就對啦!黑豆苗更常在火鍋店或素食料理見到。

Q2:豆苗怎麼挑才不會老?每次買回來炒都覺得刮喉嚨…

A:啊!這絕對是很多人的痛點(我也是交過學費的)。關鍵在於「掐」!買的時候,別只看葉子綠就好,一定要掐一下靠近根部那段莖。手指甲輕輕一掐,如果馬上斷掉,而且斷開處看起來水嫩多汁(不是乾乾纖維狀),這種就夠嫩。如果掐下去感覺很硬、有韌性,或者要用點力才斷,甚至只掐出指甲痕卻不斷,這種絕對老!炒完保證像在吃草繩,刮喉嚨。另外,莖部過於粗壯、顏色偏深綠(而不是嫩綠帶點透明感)的,通常也比較老。下次買豆苗,大膽地掐下去試吧!菜販通常不會介意的(介意就別買了)。

Q3:豆苗除了快炒、涼拌和煮湯,還能怎麼變化?感覺有點吃膩了。

A:哈,我懂!所以我才會開發豆苗煎餅和濃湯這種怪招啊!分享幾個我的實驗心得:

  • 包餃子/餛飩: 把汆燙過、擠乾水分的豆苗切碎,混入豬絞肉、蝦泥、一點薑末、香油、鹽、白胡椒粉當內餡,包餃子或餛飩超級鮮甜!比純高麗菜或韭菜更有層次。
  • 打精力湯/蔬果汁: 新鮮豆苗洗淨瀝乾,搭配蘋果、鳳梨、小黃瓜、檸檬汁等,打成綠拿鐵,營養滿分(味道很青,但習慣就好)。
  • 夾三明治/漢堡: 代替生菜葉!特別是搭配煎蛋、火腿、起司的三明治,豆苗的清爽感更能解膩(記得洗乾淨瀝乾再用)。
  • 蒸蛋表面裝飾: 蒸蛋快好時(約最後2分鐘),把清洗瀝乾的嫩豆苗撒在表面,蓋回鍋蓋悶熟。出鍋時綠油油的點綴很美,也增加口感營養。
  • 當「菜床」: 做清蒸魚(如鱈魚、鱸魚)時,在盤底鋪一層洗淨瀝乾的豆苗,再放上魚肉去蒸。豆苗會吸收魚的鮮美湯汁,超好吃!

多試試,豆苗其實很百搭,打破它只能清炒的框架吧!


春天逛市場,看到那一籃籃翠綠鮮嫩的豆苗,總會忍不住帶一把回家。無論是三分鐘快炒上桌的蒜香,還是費點工夫熬煮的暖心濃湯,那份鮮活的滋味,總能喚醒味蕾。下次別再讓豆苗只當盤邊的配角了,試試這些做法,你會發現這抹綠意蘊藏的無限可能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