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我是安娜,一個整天想著下一餐要吃什麼的貪吃鬼。說到我心頭好的中菜,東坡肉絕對排前三!那油亮誘人的色澤,筷子一夾就化開的軟嫩,配著白飯扒進嘴裡的滿足感⋯⋯光想就餓了!不過,你有沒有好奇過這塊神奇的肉是怎麼來的?為什麼能燉到這麼軟爛入味?今天,就讓我這個廚房實驗家兼餐廳掃蕩員,跟你們好好聊聊這道經典。
東坡肉由來

每次吃東坡肉,我都會想,到底是哪個天才發明這種罪惡美食的?答案指向北宋大文豪蘇東坡。沒錯,就是寫「明月幾時有」那位!聽說他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(一個沒啥實權的小官),薪水少得可憐,當地人又習慣吃便宜的豬肉。這位老饕靈機一動,研究出「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時它自美」的東坡肉做法,便宜豬肉從此變成高級料理。
關於東坡肉由來的故事版本挺多。最流行的說法是他把這道燉肉分享給修水利的民工,大家讚不絕口,直接以「東坡肉」命名。但也有考據派說,他在杭州疏浚西湖時犒勞民工,百姓送豬肉感謝,他叫人切方塊照他的法子燒好再分下去,這菜就爆紅了。不管哪個版本真實,東坡肉由來都跟蘇軾的創意和親民脫不了關係。
說到東坡肉由來,我覺得蘇東坡根本是古代生活智慧王!在那個沒有壓力鍋的年代,居然懂得用時間換取美味,把便宜的豬肉部位變成極品。這道菜後來隨著他的仕途軌跡(黃州、杭州、惠州),一路改良流傳,成為江浙菜的扛霸子。每次研究東坡肉由來,都覺得有趣,一道菜能流傳千年,靠的絕對是真本事。
當然,也有學者認為這種紅燒大塊五花肉的做法在蘇軾之前就有,只是因為他名氣太大又愛吃會寫,所以冠了他的名。但無論如何,我們現在提到東坡肉由來,第一個聯想到的絕對是蘇東坡先生!下次咬下那口肥而不膩的肉時,記得感謝這位宋朝美食KOL。
東坡肉作法

老實說,我第一次挑戰東坡肉作法簡直是災難現場!以為很簡單,結果燉了三小時,肉柴得像橡皮擦,醬汁焦黑黏鍋,廚房一片狼藉⋯⋯失敗是成功之母嘛!後來我死磕請教老師傅、翻爛食譜,總算摸出門道。關鍵中的關鍵:時間、火候、耐心!急不得!
正統的東坡肉作法,步驟其實很講究:
- 選肉: 帶皮的上五花肉是靈魂!肥瘦層次要分明,俗稱「三層肉」那種。
- 切塊: 切大方塊(約4-5公分見方),千萬別太小,燉煮會縮水。
- 焯水: 冷水下鍋,加蔥、薑、米酒,煮滾去除血沫雜質,撈出沖淨。這步去腥很重要!
- 綁繩!: 拿棉繩把肉塊「十字捆綁」。為什麼?防止長時間燉煮後肥瘦肉分離散開,保持漂亮方正的賣相。這是東坡肉作法的標誌動作!
- 煎/炸皮: 皮朝下煎到金黃緊縮,或快速過油。這能定型、增加香氣,燉完皮更Q。
- 炒糖色 (可選): 冰糖炒出琥珀色焦糖,是紅亮光澤的秘訣之一。新手怕苦可以跳過,用醬油和老抽上色。
- 燉煮: 肉塊皮朝下放入鍋(砂鍋最好),加紹興酒、醬油、冰糖、蔥結、薑片、八角、桂皮,熱水量剛好淹過肉一半!切記「少著水」!大火煮滾轉最小火,慢燉!過程中要把肉翻面幾次確保均勻上色入味。
- 收汁: 燉到筷子輕鬆穿透肥肉時,開中大火收濃湯汁,不斷把醬汁淋在肉上,直到油亮發光!
掌握這些東坡肉作法的精髓,成功率會高很多。我要強調,火候一定要小,水面只冒小泡泡那種,這樣肉才會酥而不爛。還有,別偷懶省略綁繩!我試過,結果肉在鍋裡解體,變成一鍋碎肉滷,賣相零分。至於燉多久?通常要2.5到3小時以上,看肉塊大小和鍋具。壓力鍋快,但風味層次真的比不上砂鍋慢燉。
最後的收汁超級重要!要把醬汁收到濃稠掛在肉上,亮得像打蠟一樣!這需要守在爐邊不停澆淋,有點烦,但成品絕對值得。東坡肉作法繁複,但成功那刻的成就感,還有入口即化的口感,會讓你忘記一切麻煩!
東坡肉食譜

網路上東坡肉食譜百百款,用料比例差很大!我試過好幾個版本,失敗過也挖到寶。分享一個我覺得成功率高、味道也夠經典的東坡肉食譜,適合家庭操作(約做4塊):
安娜實測版家常東坡肉食譜
材料 | 份量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帶皮上五花肉 | 約600克 (切4x4cm塊) | 請肉販切好,厚度要夠 |
棉繩 | 適量 | 綁肉專用,別用塑膠繩! |
青蔥 | 3-4根 | 打結 |
老薑 | 1大塊 (約50g) | 切片或拍裂 |
紹興酒 | 300ml | 關鍵!別用料酒替代 |
醬油 (金蘭或萬家香) | 100ml | 鹹度基準,品牌影響風味 |
老抽 | 2大匙 (約30ml) | 上色用,沒有就用醬油+冰糖補 |
冰糖 | 60-80克 | 甜度自行調整,我愛偏甜放80g |
八角 | 2顆 | 香料別多搶味 |
桂皮 | 1小段 (約5cm) | 同上 |
熱水 | 適量 | 淹過肉塊一半高度 |
步驟精簡重點版:
照著前面「東坡肉作法」的流程跑就對了!綁繩、煎皮、下料、小火慢燉、耐心等待、收汁。
安娜小筆記:
- 紹興酒是靈魂: 別省!我用過普通米酒,風味差很多。好的紹興酒能提香解膩。
- 醬油品牌有差: 金蘭偏鹹,萬家香偏甘,試過才知道自己愛哪味。
- 糖量可調: 冰糖先放60g,燉到一半試味道再加。江浙口味偏甜。
- 懶人法: 沒時間顧火?燉1.5小時後,整鍋放進電鍋,外鍋加2杯水蒸,也能達到軟嫩效果,但香氣濃稠度略輸。
- 隔夜更好吃! 燉好後讓肉泡在醬汁裡隔夜冷藏,隔天加熱再收汁,味道更融合!
這個東坡肉食譜是我的實戰精華版,成功率很高。當然,每個灶頭火力不同,鍋具保溫性也有差,需要微調。重點是多做幾次,找到最適合你家廚房和口味的最佳東坡肉食譜!
東坡肉餐廳

雖然自己會做,但偶爾也想當大爺,出去吃現成的!台北幾家老字號江浙館子的東坡肉,確實有獨到之處。分享幾家我吃過、值得一試的東坡肉餐廳:
餐廳名稱 | 特色 | 價位 (單份約) | 安娜碎念 |
---|---|---|---|
銀翼餐廳 | 老牌淮揚菜,傳統風味,醬色深沉,酒香足 | NT$380~450 | 經典中的經典,環境樸實,就是老派服務你懂得 |
點水樓 (SOGO復興店) | 精緻路線,肉方整漂亮,配有時會變的夾饃/荷葉夾 | NT$480~550 | 品質穩定,適合請客,但荷包要夠深 |
驥園川菜餐廳 | 雖是川菜館,但東坡肉意外出色!燉得極透,鹹香夠味 | NT$360~420 | 搭配他們雞湯超讚!口味稍重,但很下飯 |
杭州小籠湯包 | 連鎖店方便,走大眾化路線,口味較家常 | NT$280~350 | 分店品質略異,當解饞不錯,別跟頂級的比 |
某巷弄無名小館 | (隨機發現,通常店齡20年起跳) 阿嬤的味道,家常感重 | NT$220~300 | 驚喜度高!可能賣相不美但味道扎實人情味濃 |
挑選東坡肉餐廳,我個人看幾點:
- 肉的狀態: 筷子夾起會不會散?瘦肉是否乾柴?肥肉是否入口即化不油膩?皮是否Q彈?
- 醬汁: 夠不夠濃郁掛肉?鹹甜平衡嗎?酒香有出來嗎?會不會死鹹或過甜?
- 配搭: 有沒有附解膩的荷葉夾、刈包或青江菜?
- 份量與價格: 有些東坡肉餐廳的單份份量精緻到像前菜… 錢包在哭泣。
老實說,吃過一輪,我自己在家做的版本(用好的肉和紹興酒),味道已經能打趴一些普通館子了,而且成本更低、肉更大塊!但去像點水樓、銀翼這種老牌東坡肉餐廳,吃的是一種氛圍、手藝傳承和穩定性。偶爾犒賞自己,還是很棒的!特別是發現巷弄裡臥虎藏龍的小店,那種挖到寶的感覺無價。
另外有個趨勢,有些創意台菜或中式餐酒館也會把東坡肉當招牌,配上西式擺盤或創意吃法(例如夾可頌?)。試過幾家,噱頭有餘,但經典風味上,我還是投老字號東坡肉餐廳一票。你們有私藏的東坡肉餐廳名單嗎?
東坡肉常見Q&A
東坡肉是五花肉嗎?
沒錯! 而且一定要用帶皮、肥瘦層次分明的「上五花肉」。靠近豬背部的五花肉,肥瘦比例約3:7或4:6,層數多且均勻,就是最理想的選擇。市場看到漂亮的「三層肉」就是了!用梅花肉或後腿肉完全不是那個味。
東坡肉是紅燒肉嗎?
這個問題很有趣!東坡肉確實屬於紅燒肉的一種,算是紅燒肉的「頂規版」或「特定做法版」。差別在哪?
- 選肉: 紅燒肉部位可能較廣(梅花、腿庫也能紅燒),東坡肉嚴格限定上五花。
- 形狀: 紅燒肉可切塊、切條,東坡肉一定是方正大塊。
- 綁繩: 東坡肉通常會綁繩定型,紅燒肉不一定。
- 調味: 東坡肉特別強調紹興酒香氣,且糖/醬油比例常有特定平衡(偏甜)。
- 口感: 東坡肉追求極致的「入口即化」,瘦肉也要酥爛不塞牙,標準更高。
簡單說,東坡肉是紅燒肉,但不是所有紅燒肉都能叫東坡肉!
東坡肉為什麼要綁繩子?
第一次看到綁繩的肉塊,我也滿臉問號。後來自己煮過就懂了!這絕對是東坡肉作法裡不能省的步驟。
關鍵原因:
- 定型防散架: 長時間燉煮(2-3小時以上)會讓肌肉纖維鬆散。綁繩(通常是十字綁)像給肉穿上束身衣,強迫它在軟爛後還能保持漂亮的方形,不會變成一攤碎肉。
- 維持層次美觀: 五花肉肥瘦分明是賣點。綁繩能防止肥肉和瘦肉在燉煮過程中嚴重分離位移,確保每一口都吃到均勻的層次。
- 方便翻面與起鍋: 有繩子拉著,燉煮時翻面檢視、最後起鍋擺盤,都變得非常容易,不會弄破肉塊。
雖然有點費工,但為了完美的正方形和口感,綁吧!用乾淨的棉紗繩或料理棉繩。
東坡肉要燉多久?
這大概是最多人問,也最難給標準答案的了!時間長短影響成敗。根據我的血淚經驗:
- 絕對關鍵: 不是看幾分鐘,而是看肉質狀態!標準是筷子能輕鬆穿透肥肉層(像插進豆腐),且瘦肉纖維用筷子輕撥就散開。
- 時間範圍:
- 傳統砂鍋 / 鑄鐵鍋 (小火慢燉): 至少2.5小時起跳,常常需要3小時甚至更久。肉塊越大、鍋子保溫性越好,時間越長。
- 壓力鍋 / 快鍋: 大大縮短時間!上壓後約35-45分鐘,自然洩壓。但要注意:
- 風味層次感略輸慢燉。
- 收汁步驟仍然不可少,壓力鍋燉完湯汁會較稀,要倒回炒鍋收濃。
- 電鍋: 先燉1-1.5小時後,整鍋移入電鍋,外鍋加2-3杯水蒸,也能達到軟爛。
安娜真心話: 想吃到最極致的東坡肉,砂鍋慢燉3小時是基本。時間成本高,但那個入口即化、肥而不膩、醬香完全滲透骨髓的口感,值得!前1.5小時別開蓋!開一次熱氣跑掉,又要多燉半小時補回來…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(淚)。假日有空再挑戰吧!
好啦,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關於東坡肉的點滴,從它的傳奇東坡肉由來,到搞死人的東坡肉作法細節,還有實用的東坡肉食譜跟值得踩點的東坡肉餐廳,希望能滿足跟我一樣愛吃的你。這道菜真的很奇妙,費工、耗時,但當你成功燉出那塊閃閃發亮、筷子一碰就顫巍巍的肉,吃進嘴裡瞬間融化的滿足感,一切都值得了。別怕失敗,多試幾次!也歡迎跟我分享你的東坡肉大作或私房愛店!我得去弄塊五花肉來解饞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