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個看到美食地圖眼睛會發亮、聞到香味雙腳會自動帶路的人,我對「吃」這件事,從來不馬虎。這次,我特別鑽進新竹縣的竹東鎮,不是為了風景,純粹就是衝著那些傳說中讓人魂牽夢縈的竹東美食而來!老實說,出發前我也看了不少網路文章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?少了真實的、熱騰騰的、甚至帶點小挑剔的在地視角。這次我就用我的胃,帶大家挖掘那些真正值得一試的竹東美食,有些真的是巷仔內才知道的寶藏,當然也有幾家我覺得名氣大過實力的,通通不藏私分享!
客家粄條
- 特色與亮點: 這個絕對是竹東美食的靈魂!別處的粄條根本沒得比。竹東的粄條口感超Q彈,咬下去還會微微回彈,帶著純米香。重點是湯頭,用大骨和蘿蔔熬到變乳白色,喝起來清甜又濃郁。上面鋪的油蔥酥是靈魂,炸得金黃香脆,拌進湯裡那個香氣喔… 口水又要流下來了。早上來一碗,整天都舒服。
- 推薦理由: 來竹東沒吃粄條,等於白來!這是客家精神的代表,用料實在,味道純粹,吃過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「古早味」,價格也實在。
- 搭配建議: 配一碟客家小菜(像滷豆乾、油豆腐)最對味。喜歡重口味的可以加點店家特製的辣椒醬油(我自己必加!)。
• 推薦店家: 阿英粄條(竹東鎮東林路)
• 價格區間: 湯粄條 NT$60 – NT$80 / 乾粄條 NT$65 – NT$85
• 必點菜單: 綜合湯粄條(加蛋包更讚!)

柴燒窯烤甕缸雞
- 特色與亮點: 遠遠就能聞到柴火香!選用放山土雞,塞進滿滿蔥蒜香料,放進古早的磚窯裡用龍眼木慢慢烤。烤出來的雞皮脆得像餅乾,閃著誘人的焦糖色,肉質卻鮮嫩多汁到不行,雞汁精華都鎖在裡面了。用手扒開的瞬間,熱氣和香氣撲鼻,那個畫面太罪惡!
- 推薦理由: 真材實料的古法窯烤,香氣和口感都是獨樹一幟。適合多人分享,一群人搶著撕雞肉的感覺特別熱鬧過癮。
- 搭配建議: 店家附的雞油胡椒鹽是絕配!記得點炒青菜平衡一下(吃太多肉還是會膩)。一定要配竹東特有的仙草茶,超解膩。
• 推薦店家: 鄉野炭烤甕仔雞(竹東鎮中豐路)
• 價格區間: 全雞 NT$650 左右 (需預訂!)
• 必點菜單: 招牌窯烤雞、炒山蘇或龍鬚菜
客家麻糬(現搗)
- 特色與亮點: 竹東美食裡的甜蜜擔當!親眼看到師傅在店門口「咚!咚!咚!」用力搗著熱騰騰的糯米糰,就是一種享受。這種傳統現搗的麻糬口感特別軟Q綿密,充滿空氣感,跟一般機器做的完全不一樣!最經典是裹上混合了細砂糖和粗花生的粉,香氣爆炸。
- 推薦理由: 絕對是新鮮現做!看著製作過程很有趣,溫熱軟Q的口感,搭配花生糖粉的香甜,是樸實卻令人上癮的客家點心。
- 搭配建議: 當然是配熱茶(東方美人茶或客家酸柑茶都不錯),解甜膩剛剛好。當下午茶點心最讚。
• 推薦店家: 彭老師傅麻糬(竹東鎮東林路與仁愛路交界附近擺攤,下午常見)
• 價格區間: 綜合麻糬 (花生/芝麻/紅豆) 一盒 NT$100
• 必點菜單: 綜合口味麻糬盒 (熱騰騰現吃最棒!冷了口感會變差)

薑絲大腸
- 特色與亮點: 客家菜的經典代表,酸香開胃首選!大腸處理得很乾淨,沒有惱人的異味(這點超重要!),口感嚼勁十足但又不會咬不斷。精髓在於那酸得夠味的醋汁,加了大量嫩薑絲和一點點辣椒提味,酸、鹹、香、辣完美融合,超級下飯。
- 推薦理由: 考驗店家功力的菜!洗腸、調味、火候缺一不可。吃過會讓人念念不忘的酸溜勁道,是體驗客家風味必點之一。
- 搭配建議: 白飯殺手! 絕對要配一大碗熱騰騰的白飯。再點個清淡的湯(福菜肉片湯)平衡一下。
• 推薦店家: 北興客家小館(竹東鎮北興路)
• 價格區間: NT$250 – NT$300
• 必點菜單: 薑絲大腸、客家小炒、福菜肉片湯
客家菜包(艾草包)
- 特色與亮點: 外皮軟糯中帶著彈性,帶著淡淡的艾草清香(有些店用青草汁),是天然的綠色。內餡超飽滿,經典的蘿蔔乾、絞肉、香菇、蝦米爆炒過,鹹香夠味,咬下去滿嘴餡料,超滿足。傳統節慶或祭祀常用。
- 推薦理由: 真材實料的老味道!外皮Q軟帶清香,內餡鹹香豐富,一個就很有飽足感。
- 搭配建議: 當點心或便餐都行。配溫豆漿或熱茶。放冷了吃口感也不差。
• 推薦店家: 阿金姐客家米食(竹東鎮東寧路- 市場內)
• 價格區間: 單個 NT$35 – NT$40
• 必點菜單: 艾草菜包、芋粿巧
仙草雞湯
- 特色與亮點: 養生派竹東美食代表!用在地產的關西仙草乾慢火熬煮湯底,湯色深褐,喝起來有濃郁的仙草甘香,卻完全不苦澀。搭配土雞肉塊一起燉煮,雞肉的鮮甜和仙草的甘醇完美融合,湯頭溫潤順口,感覺很補。
- 推薦理由: 清爽不油膩的溫補湯品,夏天喝退火,冬天喝暖身。獨特的仙草風味在別處很少喝到,是地方特色。
- 搭配建議: 很適合當主菜後的壓軸湯品。配點清淡的青菜就很完美。
• 推薦店家: 仙草巷生態農園附設餐廳(竹東鎮軟橋里,稍偏遠但環境好)
• 價格區間: 小份 NT$350 / 大份 NT$650
• 必點菜單: 招牌仙草雞湯、仙草凍飲品
桔醬白切肉
- 特色與亮點: 看似簡單卻驚艷的吃法!選用肥瘦適中的三層豬肉或豬頭肉,水煮後切薄片,重點是那碟靈魂客家桔醬!用酸桔(類似金桔)製成,色澤金黃,味道酸中帶點微苦和果香,沾上白切肉,瞬間解膩又提出肉的鮮甜,超級開胃。
- 推薦理由: 體驗正宗客家沾醬文化!桔醬的獨特風味是亮點,和白切肉是絕配,讓人一試難忘。
- 搭配建議: 當然是沾滿滿的桔醬!配點薑絲更提味。這道很適合當開胃前菜。
• 推薦店家: 很多客家餐廳都有,北興客家小館或老街粄條店(竹東鎮東林路)都不錯。
• 價格區間: NT$200 – NT$250
• 必點菜單: 桔醬白切肉(記得確認桔醬是店家自製的風味更佳)
客家湯圓(鹹)
- 特色與亮點: 這可不是冬至甜湯圓!手工紅白小湯圓是主角(白色純米、紅色加了紅麴或火龍果),口感軟糯。湯頭是用爆香的香菇、蝦米、肉絲、韭菜或茼蒿熬煮,鹹香濃郁,充滿古早味。尤其在冬至或天冷時吃一碗,暖心暖胃。
- 推薦理由: 充滿節慶感與家常味的暖心小品。手工湯圓口感好,鹹湯配料豐富,一碗就是簡單的滿足。
- 搭配建議: 當點心或輕食正餐皆可。冷天吃特別舒服。
DIY提示: 家常做法不難!
1. 爆香香菇絲、蝦米、肉絲。
2. 加入高湯或水煮沸。
3. 放入手工小湯圓煮到浮起。
4. 加入青菜(茼蒿、韭菜、小白菜皆可)煮軟。
5. 調味(鹽、白胡椒粉)即可。
• 店家推薦: 市場內的米食攤(如中央市場)或冬至前後許多小吃店會賣。.
客家悶筍
- 特色與亮點: 用當季新鮮的桂竹筍或麻竹筍,加上福菜(鹹菜)、三層肉片,用大灶或長時間燜煮入味。福菜的鹹香甘醇完全滲透到筍子纖維裡,筍子本身則保持脆嫩度,吸收了肉汁和福菜精華,鹹香甘甜,非常下飯。
- 推薦理由: 體現客家「鹹」、「香」、「肥」的經典菜色之一。福菜和筍子的組合意外地絕配,充滿時間淬鍊的風味。
- 搭配建議: 超級白飯殺手!配上一鍋湯就是簡單滿足的一餐。
• 推薦店家: 傳統客家餐廳必有,北興客家小館、鄉田客家料理(竹東鎮中興路)都做得不錯。
• 價格區間: NT$180 – NT$250 (小份)
水粄(碗粿)
- 特色與亮點: 客家人的碗粿稱作「水粄」。竹東的水粄質地軟嫩細緻,有點像更軟的布丁。傳統的是白粄(純米漿蒸成)或甜粄(加黑糖漿)。吃的時候淋上特調醬油膏(鹹香帶點甜)、蒜泥,再撒點菜脯,鹹甜交織,口感滑溜。
- 推薦理由: 樸實美味的傳統米食點心。當早餐或下午茶都很合適,軟嫩好入口,長輩小孩都愛。
- 搭配建議: 鹹吃是主流(醬油膏+蒜泥+菜脯)。甜粄則直接吃原味或加點糖粉。
• 推薦店家: 中央市場內的老攤(早上限定,賣完就收!)
• 價格區間: 一碗 NT$30 – NT$40
美食類型 | 代表店家 | 分佈區域 | 最佳攻略時間 |
---|---|---|---|
傳統米麵食 | 阿英粄條、彭老師傅麻糬、阿金姐米食 | 東林路周邊、中央市場 | 早餐時段 (麻糬下午出現) |
客家經典熱炒 | 北興客家小館、鄉田客家料理 | 北興路、中興路 | 午餐 & 晚餐 (假日建議訂位) |
特色風味料理 | 鄉野炭烤甕仔雞、仙草巷 | 中豐路、軟橋里(稍偏遠) | 晚餐為主 (甕仔雞務必預訂!) |
市場點心攤 | 中央市場水粄攤、各式菜包攤 | 竹東中央市場 | 早上至中午 (越早選擇越多) |
走跳竹東這幾天,我的胃真的沒一刻空閒。講實在話,有些名店排隊排超久,結果吃起來…嗯,就還好(像某家網紅粄條店,湯頭有點太淡,我個人覺得阿英贏很多)。但大部分的老店,像北興那些不起眼的熱炒,還有市場裡阿婆賣的水粄,反而讓我驚喜連連!那種用時間和堅持熬出來的味道,騙不了人。
有些朋友問我,竹東美食那麼多,該怎麼規劃行程?我真心覺得,不用太刻意排路線。早上衝市場吃水粄、買新鮮麻糬;午餐選一家客家小館點滿經典菜(薑絲大腸必點!);下午找個地方喝仙草茶解膩;晚餐再享用一隻香噴噴的窯烤雞。這樣一天下來,核心的竹東美食體驗也差不多都到位了。重點是,帶著一顆開放的心和準備好的胃,鑽進巷子裡、市場裡,常常會有意外收穫。
竹東美食對外地人來說交通方便嗎? 坦白說,比起台北市中心當然沒那麼集中,但其實竹東鎮內主要的美食聚集區(像東林路、中央市場周邊、北興路一帶),開車或在竹東火車站下車後轉搭公車或計程車,都算能抵達。自駕當然彈性最大,方便跑遠一點的窯烤雞或仙草雞餐廳。記得有些熱門店家假日人超多,能預約就先預約(特別是甕仔雞!),才不會餓肚子乾等。
竹東美食有沒有適合素食者的選擇? 當然有!雖然客家菜常見豬油、肉燥,但還是有不少好選項:
- 純素/奶蛋素: 艾草菜包(確認內餡是素的,通常蘿蔔乾餡是)、甜的水粄(黑糖口味)、客家湯圓的鹹湯底可以請店家做素的(不加肉絲蝦米,用香菇蔬菜熬湯)、仙草相關製品(凍、茶)。市場也有許多新鮮蔬菜可買。
- 五辛素: 選擇更多,除了上面那些,客家粄條的湯頭通常是大骨熬的葷湯,但可以點乾粄條只拌油蔥酥和醬料(油蔥酥有蔥,屬五辛),桔醬本身也是素的(但沾肉吃)。點菜時一定要明確告知店家需求。
如果想買竹東美食當伴手禮,有什麼推薦?
- 客家桔醬: 超有特色!幾乎每家餐廳或醬料行都買得到玻璃罐裝,鹹酸甜的風味沾肉、拌青菜都好用。推薦阿金姐或其他在地農會的產品。
- 客家麻糬: 彭老師傅或市場知名攤的綜合盒裝麻糬(花生/芝麻/紅豆),記得當天或隔天要吃完口感最好。
- 福菜/梅干菜: 客家料理的靈魂調味料,用來煮湯、燜筍、蒸肉一流。市場雜糧行或農會超市有售。
- 關西仙草製品: 仙草乾(回家自己熬湯)、即食仙草凍、仙草茶包。仙草巷農園產品品質不錯。
- 客家菜包/芋粿巧: 阿金姐或其他市場米食攤的產品,當天吃最讚,若要帶回家建議冷藏並盡快食用。
- (在地人偷偷說) 隱藏版: 有些口碑好的傳統粄條店(像阿英),其實有賣生粄條!可以買回家自己煮,是最道地的伴手禮(需冷藏,保存期限短)。